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和谐哲理和企业和谐文化
发表日期:2012-07-04 16:38:19      来源:365788.com

       编者按:10月19日至20日,东莞市合作经济发展协会、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再生资源协会联合在龙门召开“文化供销社”理论研讨会。原广东省财贸干部学院院长、东莞市合作经济发展协会高级顾问张井教授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结合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运用大量的故事和实例,论述了在企业内部建设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现将张井教授的发言编发给大家,供各单位学习。


                                                和谐哲理和企业和谐文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和谐的思想,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具体观点和具体任务方面,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基层。”“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作好企业等基层单位和推进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本讲话从大的方面介绍和谐理论内容开始,讲述到小的方面建设企业和谐文化,以此来落实《决定》精神。

                                                          和谐的哲理
      什么叫做“和谐”?“和谐”是事物的矛盾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当事物的矛盾关系不协调,包括对抗冲突,就是不“和谐”。
      我国从商周时代开始,就萌发了关于和谐的理论。以后经过历代发展,直到马克国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和谐理论的内容发展到非常丰富。西方也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萌发了和谐理论,但年代不如中国久远,内容没有中国丰富。所以讲和谐理论本身就有中国特色。为了阐述的方便,我们把从远古时代开始,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在中国形成的和谐理论,姑且称之为传统的和谐理论。传统和谐理论的内容,可大概综合成为以下各点:
       1、宇宙所有事物都不是纯粹一体,而是由许多不同性质的因素合成的。这些因素,按其性质分为两个方面,叫做阴阳、或正反、虚实等。这两方面的关系协调,就叫做和谐或和。《易》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阴和阳便是一切事物的对立面;“充气”便是关系协调;“和”就是“和谐”。“和谐”两个字合成一个“概念”,是不可分拆的。但有人把它分拆开,问什么叫“和”什么叫“谐”。如果一定要分拆,我想可以说“和”是把不同性质因素,协调顺其关系使之结合在一起,这是“手段”;而“谐”则是结果,这样就出现了美好的新境界。
       2、和谐都是不同性质的因素协调一致,而不是相同的因素相加。所以孔子说:“和而不同”,《管子》说:“和合故能谐。”
       3、不同因素结合会产生出新事物新力量或共赢。相反,相同因素相加则不能产生新事物新力量或共赢,最多只能增大了原有的力量。所以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左丘明:《国语》)。
       4、和谐是事物发展的美好境界。如孔子说:“和为贵”。“贵”是指有价值珍贵美好等。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数学家,名叫毕达哥拉斯,说过:“什么是最美的——和谐。”“美德乃是一种和谐。”
       5、“天人合一”。“天”是指自然,人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替天行道”,不能逆天行道。所谓“人定胜天”,从根本上讲,是说人一定要战胜自然的;若一意孤行要战胜,则被自然惩罚,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种现象称为“异化”。
       6、和谐产生于“中庸”。孔子主张做什么事都要遵守“中庸之道”,所谓“中庸”,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两走极端。中国改革前和改革后都发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几乎都是因两走极端所产生。为什么要遵守“中庸”呢?因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程度就性质发生变化,由一旧事物变成了另一新事物。这个使事物发生性质改变的点,叫做“度”,“度”的位置是在中间的附近,而不是发生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事物变化发展到这个中间点附近,两方面的关系就协调,也是和谐。西方数学家得出“黄金分割率”0.618的结论,这个比例,实际是孔子说的“中庸”,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毛泽东常说“一分为二”是指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但只说“一分为二”还不完全,也应当说“一分为三”,这个“三”就是产生和谐的位置,也就是老子说的“三生万物”的位置。
       7、“仇必和而解”。这句话是宋代哲学家张载所说的。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说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也只能用和谐的方法化解。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上述和谐理论,不是反映某一领域事物。而是反映宇宙万物,是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学问,所以叫哲学,哲理。而不叫其他什么学,如经济学,物理学等。
        古代的和谐理论虽然符合辩证法,且极深刻而睿智,即使是今天,也为人感叹折服。但这种哲学思想,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而只是朴素辩证法。为什么说它是朴素辩证法呢?因为它有三个明显缺陷:一是它只能从总体上大致描绘了宇宙事物的总画面,而不能从细节上说明总画面的各个环节,因此也无法真正看清总画面。二是它只认识事物非对抗性矛盾,而不认识事物对抗性矛盾方面。所以它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实现和谐,连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都只能用和谐的办法解决,即张载说的“仇必和而解”,把这种缺陷推到了极端。其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从基本上说,是要用斗争方法解决的。虽然也有由于采用了极高明方法,也能用和谐方法化解,但这只能是极罕见的事例(如“一国两制”),不能成为规律。三是传统和谐论,可以是唯心主义辩证法,也可以是唯物主义法,当时的唯物主义也只是朴素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传统和谐论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它是阶级调和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对这个问题这样认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在世时所处的是阶级斗争和革命时代。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与和谐论相容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典型的和谐社会。所以马克思主义对传统和谐论,应当扬弃,汲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建立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我们不能用传统和谐论,而只能用马克思主义和谐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企业和谐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叫企业精神,是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表现,反映企业人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逐渐形成的态度。它的内容很广泛,除企业所拥有的物质(人、财、物)外,均属企业文化范围,如经营管理理念、企业风格和声誉、权利义务思想(义利观)、员工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员工的只是技术水平、创业原则和进取精神、竞争与合作观念、公众关系、效率效益理念等。它可以独立于企业物质之外,也可以融化于企业物质之中。例如企业所生产经营商品自身属于企业物质;但这些商品的品牌、商标、形象、服务态度等则属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多大重要?这是难以用秤称尺量的。但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把企业比作人,那么企业物质是躯壳,企业文化则是灵魂。没有躯壳,当然也没有灵魂;但没有灵魂,躯壳只是个腐尸,不是活人活不是个人。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企业的方向、效能和力量的源泉。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同时也是广大职工自我教育的过程。张德江说得好:文化不仅是精神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传承的需要,而且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命脉。文化是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 (见《南方日报》2006年5月20日) 。这虽是民族文化而言的,但企业文化也只能如此。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新概念.并说:“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决定》这一点很重要,它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具体落实到文化领域和思想道德基础;又挑明了文化存在和谐和不和谐的分野。我们现在需要汲取和建设的是和谐文化,而不是非和谐文化。不论从文化的范围看还是从文化性质分野看,都应当把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统一起来,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企业和谐文化,首先是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企业员工全面提高素质,解决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我国的企业也和我国社会一样,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其中表现在企业文化方面, 广泛地存在于企业与外部,包括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对手、企业与客户;在于企业内部,包括效益与报酬、不同生产要素分配、管理权限分配、各类员工利益分配关系。存在于企业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生产扩张与市场容量;存在于员工内心世界和与同事关系等诸多矛盾。和谐既然事一种矛盾关系状态,那么,企业和谐文化则应是依据和谐理念对企业文化矛盾进行协调化解。
       和谐的理念与规律,转化为化解矛盾的原则,应形成以下共识和行为准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多样性并存原则;商议协调原则;同舟共济原则、求同存异原则、竞合(竞争合作)双赢原则、共建共享原则、中庸适度原则、宽容谦让原则等。以这些原则来化解企业矛盾,不和谐因素就会减少,和谐因素就会增多,最终构建起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是建立和谐文化的出发点合落脚点。企业以人为本,是一切依靠人和为了人,是为了现世的人和后世的人。是与以物为本的企业理念相对立的。“以物为本”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宗旨,以资本为第一生产要素,把人的因素放在次要地位。以人为本也不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神本主义”相对立,并在办企业的力量上,把依靠人的因素置于依靠物的因素之上。它比“以物为本”是一个进步,但还不是“以人为本”。我们现在建立企业和谐文化,要破除“以物为本”和“人本主义”的企业理念。
      共建共享是和谐原则的核心。和谐的其他原则,实际是共建共享原则的演绎。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已有多种符合和谐原则的很好形式。如股份合作制、连锁经营,“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兴办合作社,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等,都是把客户和生产者、消费者和企业内外要素组织起来,实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我们的企业。我们应当把这些新生形式和制度,建设、巩固和完善起来,推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发展。
        ◇ 张井简介:原广东省财贸干部学院院长,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广东经济学会顾问,广东哲学学会顾问,广东商业联合会高级顾问,东莞市供销社合作经济协会高级顾问。
首页  |   站点地图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2 Dongguan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东莞市供销社合作联社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05107497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育华路华润广场三楼 邮编:5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