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东莞早在2006 年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战略, 随即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金融危机发生后东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经验。然而,这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一场涉及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的改革,是产业结构的一次全局性的大调整,不是一二年、几次调整所能完成的,金融危机后几年来反复出现的企业经营困境,说明了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感到东莞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全局性的战略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一、东莞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实践的评价
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于2008 年开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几年来东莞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总结起来有这么几条:
1、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原有产业。引进先进自动化设备特别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上,由于劳动力工资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迫使企业采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措施。例如大朗的毛织企业采用电子自动化毛织机,一部自动化的毛织机可以代替8 个工人,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是产业结构调整中见效快、比较容易采用的做法 。
2、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价值。针对东莞加工制造业存在的只重加工,价值链短,附加值低的弱点。采用了延伸产业链的策略,一是加强自主技术的研发,发展自主专利技术,企业增设了研发机构,政府也相应建立了一批研发服务机构。二是引导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改变东莞制造业靠贴牌生产的状况。三是建立营销网络,摆脱只生产不销售、有生产没有市场状态。
3、帮助三来一补企业实行转型。东莞的制造业是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体,三来一补企业的转型是东莞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健。具体的做法是鼓励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引导三来一补企业向自主经营的公司转变。再有鼓励三来一补企业建立公司总部,扩大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范围。还有帮助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搞内销,开拓国内市场。
4、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取得突破,确立了东莞未来重点发展的一批新兴战略产业,扶持一批原有的新兴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以上所做的工作, 虽然只是初步的成效,但是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初步的尝试使我们找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具体的路径和方式上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们才刚刚破题, 离产业结构根本的转变升级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主要依据是:
(1)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弱性没有根本改变。 东莞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数都带有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用工多,附加值低的弱点,虽说近几年来有所改变,但这一弱点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
(2) 制造业仍然没有摆脱代工的角色。东莞的的出口产品中超过80% 的仍然是加工贸易,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技术、自己的销售网络的被动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3) 现代服务业进展缓慢。发展最为缓慢的现代服务业近几年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有了加快的发展势头,但在三大产业比重上第三产业仍然没能超过50%,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仍然不够快。
(4) 区域产业合作没有大的突破。产业集群没有突破镇街格局,未能在全市范围建立起产业的集群和合作。跨区域的产业合作与深圳、惠州产业合作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5) 新兴战略产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新兴战略产业刚起步,发展较好的新光源、太阳能光伏也才有年产值几十亿的规模。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次小调整,也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完成的,面临的任务重,困难也比较大。一些制约性的客观困难也不是一时一事能解决的。当前东莞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的制约条件有:
1、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生态环境约束使产业升级成本上升。近几年来加工制造业的成本大幅度上,工资成本上升了20% 以上, 原材料、土地成本过快上涨, 生态环境恶化使环境的制约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条件的变化使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上升。
2、人材技术相对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东莞一方面由于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发展起来的,人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由于以三来一补代工为主的工业结构对人材的需求低,造成了目前人材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
3、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低,企业管理制度落后。也是由于东莞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东莞有企业没产业、有工厂没公司、有产品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低的状况。
4、经济发展不平衡,镇村之间差距大。经济发展最好的镇区与最慢的镇区相差十倍左右,村与村之间的差距更大,发展的不平衡,使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难以整体推进。
5、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艰难。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和促进关系,使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拖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二、产业调整优化的战略选择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宏观的战略高度来看就是通过产业的淘汰、改造、升级、新建和优化, 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调整的战略方式就是通过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夕阳产业、新兴产业的调整和选择,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和策略,一方面要遵循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从本地实际条件出发。
面对东莞产业结构的现状,我们如何来选择东莞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呢?如何看待和调整传统产业?
首先看主导产业的选择。从主导产业的性质要求和东莞的结构现状来看,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是规模最大的两个产业,占东莞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42% 以上,这两个产业在技术上目前在我国还是属于先进技术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比较大的带动作用,虽说东莞目前这两个产业经济效率还不是很高,但从目前我国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从东莞这两个产业的规模和地位来看,还是可以选择为东莞的主导产业。
再看支柱产业的选择。支柱产业要求是产业有一定的规模,发展势头比较好,经济贡献大。从东莞的产业结构状况来看,纺织服装鞋皮革、造纸、家俱、橡胶塑料、金属制品、食品饮料都具有一定的规模,都可以作为支柱产业的选择对象。这些产业基本上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这部分产业具体从经济效率来分析,又可以分为经济效率高和低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产业。从人均增加值和人均增值税指标来看食品、造纸和化工产业效率最高,目前虽然这几个产业的规模还比不上纺织服装鞋皮革、家俱、橡胶塑料,但是这几个产业比较高的经济效率,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在做好污染治理的前提下,是可以作为东莞未来的支柱产业。而纺织服装鞋皮革产业、家俱、橡胶塑料产业虽然规模比较大,但目前这几个传统产业经济效率低,耗能高、污染大的矛盾,使东莞面对这些产业的调整十分艰难。显然,毫无疑问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必须调整的任务,问题的关健是如何调整?是完全淘汰转移?还是部分转移?还是就地转型升级?我认为完全淘汰是不可取的,而完全不动也是不行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环节附加值低、污染大、对资源消耗大,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可以通过以先进技术装备代替人力,来减缓压力,但是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环节往上外转移势在必然。但不是全部往外转移,可采取减轻中间占据价值链两头的策略,将这些产业的技术研发、品牌、销售环节放在东莞,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延长产业寿命,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工贸易是东莞的主要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取决于加工贸易的调整升级。加工贸易是东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的发展为东莞过去经济发展的作出了巨的贡献。今天为什么要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呢?一方面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也是加工贸易这种形式本身的性质和局限所至。加工贸易从性质上来讲,一方面资源消耗型的产业,依靠劳动力和土地环境资源的低成本竞争的优势进行生产;另一方面是技术依附型的产业,上游依赖境外的技术供给,下游依赖境外采购商。这种产业从产业性质上来讲是“有产品,无品牌、有产业,无市场”的低级的产业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弱点:一是处在技术的低端,难以掌握核心技术;二是无品牌、无销售,远离市场;三是资源消耗大,难以为继;四是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
不利影响;五是低端产业的固化,延缓产业升级;六是低工资、低社保造成民生福利难以提高;七是容易失去竞争优势,造成产业的外移。加工贸易要实现转型升级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加工贸易的上游技术研发和品牌设计,以及下游的市场销售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上,他们不可能会将先进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让给别人,将自己的利益让出去,而是牢牢控制住产业价值链的两端,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作为加工制造企业想摆脱打工者的身份并非易事。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由加工贸易实现转型的成功案例还是有的,如南韩和台湾就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南韩由原来的加工贸易型转向创立自己的品牌,使南韩的产品品牌享誉世界;台湾成功的由加工贸易转型为掌握核心技术,特别是高端电子产品的加工方面台湾创立了世界一流的加工技术,使台湾在加工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主动权。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出路,只有从摆脱单纯代工者的角色出发,力争在技术上突破,掌握产业先进技术、在市场、品牌和销售上取得主动,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有一部分应该由加工贸易型企业向独立经营的公司化企业,使企业由原来的单纯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造自有品牌、建立自己销售网络方面转变,摆脱代工的者的身份。还有一部分企业可以继续从事加工制造,但应该在加工制造的核心技术上突破,力求自己掌握核心的加工技术,使自己能掌握加工制造的主动力权。
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
东莞经济发展30 多年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集中了一批产业在东莞集聚发展,这是东莞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基础,也是东莞在金融危机风暴中能挺立不倒的根本原因。目前东莞有省认定的七大产业集群,有市重点扶持发展的10 个产业集群。
从十个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情况来看,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达到60%,最低的也有32% 以上。东莞的产业集群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有一定企业量的集聚和生产规模;部分产业有较明显的产业链分工(家具、汽车等),终端产品的产业集群效应比非终端产品明显(毛织、食品、服装——电子信息)。但是,东莞产业集群仍然处在成长期,还不是很成熟。还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主要问题如下:一是东莞的产业集群大多处在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投资不大、技术简单、产品易于模仿、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信息不灵、创新能力弱、跟风投资和盲目生产。二是多数产业无“群核心”,无核心技术、无核心企业,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三是产业集群虽然多数的产业已形成内部分工,但“细分”程度不高,特别是在产业服务环节分工合作不够。四是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功能不明确,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五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刚起步、且分散;六是行政架构导致产业集群的行政色彩浓于行业色彩,竞争多于合作。
东莞的产业调整升级策略应该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应从仅是量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长为主转为质量的提高和产业内部的整合为主;从仅是企业个体的发展为主,转为产业整体的调整组合为主;从仅是产业本身的发展转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发展。东莞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强化产业集群园区建设。东莞的工业企业达到八万户以上,企业数量不算少,东莞的产业发展应该改变分散、分工协作差的缺陷,加强园区建设,通过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提高产业的协同合作能力。而且产业园区的建设还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建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市办的几个大园区应该重点发展产业服务,建立全市的产业服务平台。
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产业联盟。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者的作用,特别是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技术研发、技术合作、技术培训、商品展销、品牌打造等方面行业协会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3、排除行政区划障碍,提高市产业统筹发展能力。东莞许多镇的产业集聚发展比较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镇。然而,只是有镇的产业集聚发展,没有全市的产业统筹发展,会造成东莞的资源分散使用,使东莞的产业难以做大做强。毕竟一个镇的资源是有限的,以镇区产业发展为主的格局难以使一个产业做的很强大。而且东莞的不少产业都是分布在几个不同的镇区,镇域之间的分工合作更有利于产业的集聚发展。东莞在产业发展方面应该弱化行政区域的界限,强化全市统筹的作用。例如在会展方面,应该以全市集中统一举办会展,而不要过多的以镇的名分出现举办会展。
(编辑:市场信息科)
下一篇:人民日报:合作经济组织大有作为
东莞市供销社合作联社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0510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