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莞市委政策研究室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2009年的国发40号文、粤府173号文先后对全国全省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明确提出了新要求,对供销社在新时期继续发挥服务城乡发展作用寄予了厚望。在新形势下,供销社系统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破除旧有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作为先行发展地区的供销社,近年来我市供销社积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创新发展思路,成功闯出了一条有别于农村供销社的新型城市供销社发展之路,成为全国供销社标兵和全省供销社的“领头羊”,取得了改革发展的阶段性成效。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深化我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城市供销社这一新定位,以服务城乡一体为新己任,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以全新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市供销社事业的新一轮大发展,力争把供销社重新打造成为服务我市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发展我市合作经济的主导力量。
一、致力于打造新型城市供销社
近年来,我市供销社找准城市供销社的立足点,紧紧围绕“破、旧、立、新”四字方针,主动作为,求新谋变,成功摆脱了原有发展困境,打开了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虎门、长安、茶山、东城、常平等5个基层社入选2010年全国供销社系统 “销售百强基层社”;虎门、长安、茶山、常平、塘厦、大岭山、东城、凤岗等8个基层社入选全国供销社系统“利润百强基层社”,全系统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围绕“旧”字做文章,夯实改革发展基础
市供销社立足原有优势谋发展,从重组优化三“旧”入手,着力夯实改革新基础。一是减轻旧包袱轻装上阵。由于经济转轨、政策性亏损等历史原因,供销社全系统曾深陷债台高垒的发展困境。沉重的历史包袱问题不解决,改革发展无从谈起。为此,供销社实施重点攻关,采取债务打包、变更还款方式、集体统筹协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2001年以来全系统共清还、处置历史债务11.12亿元,资产负债率从最高时期的126.11%下降至目前的65.61%,历史债务压力得到了大大缓解,有效增强了基层社及社属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盘活旧物业蓄势待发。几年来共改造建设了长安供销社钻石广场、虎门供销社粤华童装城、大岭山供销社新业务大楼、广东众源城等一大批“亮点”工程,变简单的物业租赁为物业经营,大幅提升物业的效益和价值,大大增强了全系统的实力。三是巩固旧业务稳步前进。自建社以来,商贸流通业务一直是供销社的优势业务,虽然曾一度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但仍是供销社的主营业务。为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竞争需要和我市城乡一体化趋势,供销社紧紧抓住日用消费品这一传统业务,及时转变经营策略,服务对象从面向农村农民转向城市居民,经营范围从食盐、烟花炮竹、农资扩张至家电、百货、粮油、洋酒代理等新产品,经营模式从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整合为现代业态的连锁经营,旧经营业务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为供销社下一轮的改革大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紧扣“新”字动脑筋,探索改革发展路径
这几年,市供销社按照城市供销社这一新定位,积极探索经营发展新路径。首先,开拓新业务,实施多元发展。一方面,巩固提升旧业务;另方面,在再生资源、食品加工和东莞土特产等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以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零售、物业资产经营、食品加工四大产业板块为主体,典当拍卖、餐饮旅业、经销代理、专业市场等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格局。其中,市供销社自2004年起作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归口管理部门,大力创新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局面,行业管理实现了明显好转,目前正试点以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再生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其次,组建新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明确“整合资源、联合发展”的发展思路,2009年以来通过市社联合基层社或省市社合作等方式,先后新组建了东供实业投资公司、东供再生资源公司、莞香情土特产商贸公司、新供销愉康商贸连锁公司和新供销天润农副产品公司,组成拉动全系统业务发展的“五驾马车”,龙头带动能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以东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由18个基层社联合注资成立,通过集中资源投资优质项目,克服单一基层社资金不足问题,实现基层社联合发展;同时,通过为系统内部分有需要的单位提供资金周转业务节约融资成本,达到共赢局面。再次,转变新方式,实施特色突围。近年来,供销社着力实施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三大战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站稳了脚步。以“CO-OP供销联社”统一品牌为依托,打造了东供、莞香情、新供销、茶园、新世界、德惠等一批企业品牌,开发出中秋月饼、荔枝干、腊肉腊肠、“东坑三宝”等50多种自有品牌产品。同时,着力把供销社原有的站点改造发展为现代经营网络,并不断扩展延伸到社区、工业区。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有各类经营网点1000多个,总营业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指导虎门、长安等基层社积极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探索集团化发展新路,企业经营规模和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三)给力“破”字下功夫,扫除改革发展障碍
市供销社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方面,探索产权改革,突破旧体制。在坚持母体的集体性质不变,保持对社有企业控制力、社有资产增值的前提下,探索推行新项目与股份制挂钩的模式,实行经理人持股,吸纳民间资本,与系统外企业、村集体乃至地方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项目合作,为基层社的改革注入活力,促进社有企业向现代企业(集团)的方向发展和转变。另一方面,健全激励机制,打破大饭碗。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着力建立健全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确立与经营业绩相挂钩,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薪酬分配制度,把经营者的权、责、利结合起来,有效打破了过去大饭碗和平均主义,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坚持“立”字树地位,弘扬改革发展新风
这几年,市供销社在服务城乡一体化上,屡出奇招,成果显著。第一,发展合作经济,构建农民增收“保障网”。以自办、领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先后领办了沙田盈港水产品、东坑民阴菜、东坑莞福冬瓜、东供水果、郁南县莞联农产品、市东果农副产品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新模式,实行和农民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捆绑机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价贱问题,为农民增收创收提供了新渠道。第二,拓展配送业务,打造流动“放心菜篮子”。成立东供新力农副产品配送公司,从韶关采购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农副产品,并在谢岗建造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为全市配送卫生、安全、新鲜的农产品。同时,以樟木头和大岭山为试点,开办放心食品(豆米制品)加工基地,引导豆、米制品个体户进场集中生产、统一管理,有效打击了地下“黑作坊”、违法加工等不良社会现象,有力保障了“菜篮子”的品质。第三,建设平价商店,担当物价“稳定阀”。依托供销社覆盖城乡、经营网点多的优势,大力铺开平价商店的建设,目前平价商店已达30家,覆盖全市22个镇街,优惠幅度在3-6%之间,最高达到12%,使平价超市既服务城乡,又真正发挥稳价惠民的作用。第四,助力应急管理,当好政府“应急仓”。比如,在“非典”期间,保证物资供应、春运期间解决滞留旅客保暖防饥、抗涝救灾当中为抢险队伍送餐,以及今年初抢盐事件中稳价平慌等方面都有效发挥了后勤保障作用,被誉为政府的“应急仓”。
二、新形势下供销社改革发展要重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市供销社走出了一条新型城市供销社的新路。面对新形势,仍需努力,继续前行。在调研中,我们感到,我市供销社要发挥排头兵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
(一)性质定位上要处理好社会责任和经济属性的关系
供销社作为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区别于一般经济组织的特殊性,自诞生以来就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责任;但归根结底,供销社属于经济组织,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属性是供销社的本质属性。我市供销社发展历程中的“潮落潮起”充分表明,在市场经济时代,过分强调自身特殊性,漠视自身的经济属性,光“等、靠、要”没有出路;只有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反过来才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我市供销社之所以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雪灾和2011年平抑物价、开展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等工作中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正是基于供销社近几年创新发展积累起来的雄厚经济实力。为此,我市供销社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必须坚定经济组织这一本质,始终坚持供销社的经济属性不动摇,敢于并善于在市场中打拼,彻底摒弃重走过去行政机关化老路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破除传统束缚、跳出旧有框架,在搞好自身经营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努力创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辉煌。
(二)经营思路上要处理好为农服务与面向城市化的关系
服务“三农”是政府赋予供销社的基本职责,也是多年来全国供销社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市供销社原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功能随着我市“三农”比重的持续降低也在弱化。供销社要生存要发展,不可能继续固守传统三农业务,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经营思路,顺势确立为城乡一体发展服务的新定位。但这并非意味着供销社要放弃“为农服务”的传统宗旨,事实上,要服务好城市化,离不开广大农村的支持。为此,在新的形势下,我市供销社必须树立为“大三农”服务观念,明确“姓农、名合、属商,优势在流通”的发展定位,背靠广大农村,面向新型城市,全方位、跨领域开拓经营,在经营思路上努力实现从为“三农”服务转向为“大三农”、大生产、大经营、大流通服务,从传统单一经营转向多元综合经营,从立足当地小市场转向立足当地、面向市内外大市场的三个“转向”,努力构建新型城市供销社的经营新格局。
(三)改革重点上要处理好业务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
虽然近年我市供销社在重点推进业务创新的同时,对经营管理体制做了一些改革探索,但仍没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旧体制,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体制创新的滞后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市供销社业务发展,尤其是社属企业和基层社发展壮大的瓶颈,加快供销社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迫在眉睫。下来供销社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对原有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在转变联合社职能、理顺社企关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内部经营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建立与业务创新相适应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从而实现供销社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方式上要处理好联合发展与利益协调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市供销社系统各基层社、各社有企业一直停留在“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局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联合关系。这也正是导致供销社整体体积大,但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整合系统资源,实施联合发展,是我市供销社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现实选择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发展模式的转变不可避免会冲击到旧有思维、传统惯性和固有利益,这就决定了推进联合发展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关键的要处理好系统内部利益协调问题。实现联合发展,一方面,要增强市供销社的组织指导作用,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兼顾系统内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系统资源,加强统筹管理,实现高水平的联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避免过去“拉郎配”的行政命令式做法,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因企、因地制宜,渐进式发展,不能一刀切,切忌搞一个模式,灵活探索采取控股、参股或加盟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地迈出联合发展之步。
三、当前加快推进我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若干建议
当前推进我市供销社改革发展,要始终坚持经济属性不动摇,以服务城乡一体为宗旨,以新型城市供销社为发展取向,紧紧围绕“整合资源,联合发展”的工作主线,着力打好“经营结构调整、产业体系升级、机制体制创新”三张牌,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市供销社要重新举起“服务城乡发展”这一面旗帜,重树城市供销社新地位,当前应力争在再生资源回收、平价超市建设、放心食品加工等三方面有所作为,并努力将之打造成供销社的三大新主营业务。
第一,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以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为方向,以创新再生资源管理体制为重要抓手,以点带面,铺开全市再生资源交易中心的构建,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全市覆盖的目标,形成机制完善、开放有序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第二,着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店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以供销社为依托,加大“农超对接”力度,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我市特色的“农超对接”新路子,为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参与平抑物价工作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力争至2013年,形成覆盖全市社区的平价商店网络,构建一个服务范围广、辐射力强、产业优势明显、多网结合的“农超对接”商业网络体系。
第三,积极参与镇街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市供销社的品牌、体制和资源优势,在总结推广大岭山、樟木头放心食品加工基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经营,实行集约化生产,引到豆、米制品等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安全的经营方向,让放心食品逐步占领市场。
(二)提升三种传统优势
尽管我市供销社具有网点多、信誉好、物业多等传统优势,但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规模化和资本化,这些传统优势难以持久,传统优势迫切需要转型提升。
一是加快联合发展,变网点优势为网络优势。供销社系统要加快联合步伐,加大整合力度,采用加盟、联合开发、股份合作等方式,尽快把原有分散的基层社和经营服务网点整合为现代连锁经营网络。
二是提升自有品牌,变信誉优势为品牌优势。加强品牌管理,全面整合全系统的现有品牌,在“CO-OP供销联社”的统一品牌下,逐步深化“莞香情”、“新供销”、“德惠”、“茶园”等自有子品牌的内涵,加强对品牌标识的设计和商标注册,扩大自有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建设实现对原有社有资源的整体提升。
三是加快三旧改造,变物业优势为资本优势。用好省部合作提供的三年优惠政策有效期和市出台的已建房屋补办房地产权的政策机遇,争取把供销系统“三旧”列入当地政府“三旧”改造规划,对暂未改造但能够确权的宗地也要先予确权,以便为下一步改造创造基础条件。当前特别要加快东供商贸大厦、塘厦供销社商贸大厦、大岭山供销社新商务楼、黄江供销社商厦、市拍卖行商厦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进度,尽快把固化的物业优势激活为流动的资本优势。
(三)抓好三方面体制改革
下来我市要从市社、基层社和社属企业三个层面着手,深入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生机勃勃的现代供销社管理体制,加快做大做强基层社和社属企业。市联社层面,着力加快完善市联社的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市联社作为出资人的管理制度,探索构建“市联社理事会—社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社有资产的监管水平,促进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落实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镇街基层社层面,着力调整优化基层社的产权结构。探索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适当引入股份制和实行经理人持股,推行绩效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基层社向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和转变,使基层社体制机制转换更到位,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有企业层面,着力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在保持供销社对骨干企业的控股地位的前提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重点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
(四)完善三类扶持机制
我市在积极申报用好国家、省对供销系统的扶持政策的同时,也要相应加大市内扶持力度。现阶段,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应改变过去政策做法的相对随意化、间断性和行政化,尽快实现扶持政策的定向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业务扶持上要体现公共性,定向扶持供销社的公共性业务,当前应重点支持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依法积极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支持供销社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供销社参与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承担粮食储备任务。资金扶持上要实现制度化,改变过去间断性的资金扶持方式,设立专项资金,以项目申报形式进行资助,做到资金使用制度化。当前应加快设立平价超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资助我市“新网工程”建设工程项目。扶持措施上要做到配套化,一方面要配套好上级政策,对中央、省安排配套资金给供销社的,市财政应及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各镇街政府视财力情况,可适当安排扶持资金;另一方面要配套好用地等政策,支持把供销系统的三旧改造项目优先纳入全市三旧改造规划,加快供销社土地登记办证确权工作。同时,争取把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食品生产基地等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优先安排建设用地,保障用地指标,并简化其报建手续。(编辑:市场信息科)
上一篇:抓好试点 推动发展
下一篇:无
东莞市供销社合作联社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0510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