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破解发展瓶颈 助推供销社综合改革(第6期 总第563期)
发表日期:2016-09-29 15:07:50      来源:365788.com

【本期目录】
□破解发展瓶颈 助推供销社综合改革 ……1
□市供销社赴英德参观学习综改试点经验 ……15
□市供销社召开全系统学习会议 ……17


破解发展瓶颈 助推供销社综合改革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供销社,东莞供销社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市场的大浪淘沙,东莞供销社几起几伏,长期以来也积习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陈旧的管理机制、落后的经营模式、缺乏竞争力的业态等等。这些问题日渐成为了制约供销社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破旧立新”, 借势而为,破除发展瓶颈实现新的跨越?2014年启动综合改革以来,东莞市供销社秉承“以破解瓶颈寻求发展,用发展来助推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管理机制、内外有机融合、建立为农服务抓手、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等破解发展瓶颈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做好改革和发展的这篇文章。
      一、上马特色产业项目,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瓶颈
       再生资源、农副产品流通等一直是供销社的传统行业,但传统产业模式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难度大,是制约综合改革的一大瓶颈。东莞市供销社与时俱进,挖潜增效,通过上马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助力再生资源行业管理,上马加贸平台项目。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加工贸易企业众多,加工贸易废料管理是东莞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的“重头戏”。2015年,东莞市供销社发挥在再生资源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主动承担责任,承建了东莞市加工贸易废料网上交易平台。2015年9月1日运营至今拍卖成交项目有2702个。通过推上平台拍卖,废料实现了溢价,增加了加工贸易企业的收入,同时也便于政府和海关等部门监管,堵塞了加工贸易企业废料的“漏税”漏洞。东莞市加工贸易废料网上交易平台是供销社承接的政府工程,通过参与多部门联动、多方合力的协作机制,实现了政府监管、行业规范、企业受益的“三赢”局面,创造了加工贸易废料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的“东莞模式”,助推了东莞市“亲企清政”工程,是东莞供销社在再生资源传统行业的重大突破。
       (二)承接政府抓手,上马报废汽车拆解项目。东莞全市汽车保有量大,报废汽车与日俱增,对城市环境等压力与日俱增。东莞市供销社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于2015年3月开始上报申请开设投资7000多万元、年拆解能力约10万台的报废机动车拆解项目,2015年7月22日获省商务厅复函批准。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该项目已于9月19日正式开工运营。上马报废汽车拆解项目,能大大缓解政府因为报废汽车日益增加的环境、资源的压力,是东莞供销社积极参与开发“城市矿产”、进军循环再生产业的重要举措,顺应了综合改革要求,是东莞供销社在再生资源传统行业的“大手笔”。
       (三)关注食品安全,大力推广“菜篮子”项目。农副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是市民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供销社是市民心中的“信得过”品牌,依赖供销社保障食品安全既是社会各界的期盼,也是供销社的职责所在。实施综合改革以来,东莞市供销社除了在门店供应销售放心农副产品外,还在“菜篮子”上有所突破,大力开展农副产品配送业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石碣供销社将“菜篮子”项目作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015年8月成立了石供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与石碣供港蔬菜平台“润丰”和镇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等开展“产销对接”,将符合供港标准的蔬菜和优质农副产品配送给石碣镇内外的多家机关团体、企业饭堂。专业的服务、安全的食品保障,石供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以品质和品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赞誉,在石碣镇已有机构、企业、学校等固定客户30个,配送商品达1101种,月配送额80多万元。除石碣供销社外,目前,全系统内有茶山、樟木头等基层社也陆续不同规模地开展“菜篮子”项目。由供销社实施“菜篮子”项目,既解决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后顾之忧,保障了企业、市民对农副产品的消费需要,也有效拉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惠民惠农”的效果十分明显。目前,东莞市供销社正在全市供销社系统推广石碣供销社“菜篮子”的做法,推动放心农副产品进机关团体、进社区、进企业,让东莞供销人切实把好“菜篮子”安全,打造“食堂管家”服务新标杆。为加强组织领导,市社牵头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东莞市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的要求,确定并开展了“依托供销社实施农副产品放心菜篮子配送服务工程”的大调研课题,探讨全面整合全系统资源,统筹推进“菜篮子”配送服务项目,逐步做好放心食品民生工程。
        二、发展混合型经济,破解发展机制瓶颈
       供销社是合作经济组织,传统集体企业体制机制落后问题是制约着综合改革的推进。东莞市供销社牢牢抓住发展机制和经营机制两个“牛鼻子”,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因地制宜推进以股份制为核心的体制创新和以联合发展的经营机制创新,破解发展机制瓶颈。
       (一)大力拓展优势产业项目,以股份制焕发活力。全系统企业发展不平衡,“好中差”各占1/3,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容易造成资源分散,劲不往一处使,没有形成合力。东莞市供销社以产业项目为纽带,以股份制的形式将系统内的企业扭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在2015年实施的综合改革重点工程项目“报废汽车拆解”项目中,系统内有石碣等13个基层社出资认股,既有先进基层社,也作为扶贫项目带动麻涌、横沥等困难基层社,项目投产后年收益可达400万元以上。在2016年实施的项目“废塑料回收处理中心”中,部分基层社入股组建的东莞市供联汇鑫投资有限公司的既有经营业务较丰富的虎门供销社,也有经营业务较相对单一的大朗、洪梅等基层社,该项目不仅列入了“东莞市“十三五”重大项目,还纳入东莞市创建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石碣供销社顺应我市再生资源改革,引进石碣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石碣镇发展实业公司的股份,共同投资2950万元建设了占地13000平方米的东莞市石碣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该中心于2015年底建成运营至今,成功引入了2家大型用废企业,7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场经营,在石碣镇内设厂的上市公司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多次委托该中心进行再生资源竞价交易会,成为石碣镇规范再生资源行业的有力抓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合理引入民间合作资本,以混合型经济做强做大。供销社是集体经济实体,有品牌、资源等优势,但资本运营、市场运作经验相对缺乏;对比之下,民间合作资本需要进入“三农”、民生等领域,要借助供销社“背靠政府、面向市场”的天然优势。供销社集体经济与民营资本“联姻”发展混合型经济,能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化学效应”。东莞供销社解放思想,在一些项目中大胆引入民营资本,以发展混合经济带动供销社集体经济的发展。东莞市供销社在争取到报废汽车拆解项目后,引入“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民营企业东莞广大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借助合作伙伴在汽车产业的雄厚实力和运营经验,项目推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即将为东莞报废汽车拆解产业发力。在废塑料回收处理中心项目中,东莞市供联汇鑫投资有限公司引入了广东致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借助他们在再生资源行业的经验和优势,积极探索了生活垃圾废塑料处置、HDPE/PP类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城市绿化剪枝及废家具、废木料木屑的处置、造纸胶渣资源化回收等一批再生资源深加工业务。在再生资源产业,石碣、高埗、大朗等基层社都纷纷以发展混合型经济的方式,引入投资合作方,积极探索建筑垃圾处理、河涌淤泥处理、化粪池有机肥料再造、社区小型污水处理等环保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三)鼓励推行员工持股,以股权激励调动积极性。供销社集体资产直接投资项目,容易犯“大锅饭”的弊端,往往是“项目很好,效果平平”。根据改革精神,东莞市供销社在新开发的项目中敢于打破集体资产全资控股投资格局,鼓励管理层团队和员工持股,让员工的归属感更强,为“三农”服务有了主人翁精神,工作积极性高涨。南城供销社对属下的全资食品企业“华盛食品厂”进行股份制改革,“华盛食品厂”持股70%,经营管理层参股30%,新公司“东莞市华盛食品有限公司”焕然一新,首年年产值达1850万元,较旧厂提高10%,生产的“冠牌”白醋牢牢占据东莞市场。大岭山供销社在“放心食品(豆米制品)加工基地”项目中引入员工持股,管理成本和费用大幅降低,生产的豆腐、豆皮等豆米制品在大岭山镇的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还辐射到周边镇区。洪梅中心市场引入职工持股,东投公司占70%股份,洪梅社职工占30%,大大调动了积极性,效益很好。在新开发项目中,樟木头、谢岗等一批中游基层社在新开发项目中引入员工持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调动了积极性,做大做强供销社集体经济,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三、丰富服务内涵,破解为农服务无抓手瓶颈
      为“三农”服务是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核心主旨。东莞市城镇化程度较高,农业占GDP比重小,为“三农”服务对象模糊不清、服务内容不明确、服务措施无抓手也是供销社综合改革瓶颈之一。东莞市供销社跳出传统思维的旧框框,从东莞市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大局出发,通过处理好与农副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的关系,将为“三农“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延伸和丰富,破解“为农服务”无抓手瓶颈。
     (一)以引领带动为导向,与农民建立互惠关系。以基层社为主体,大力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员建立购销关系,帮助农民推广销售特色农副产品,解决“买难卖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由系统内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个,开发的特色农副产品近100种,在市内外有蔬菜、水果等农业种植基地1598 亩,带动市内外农户729户。大岭山供销社立足大岭山镇“荔枝之乡”的优势,领办了“岭供荔枝专业合作社”,吸引当地农村10多个种植大户加入,总种植面积超1000亩,助农增收效果明显。洪梅供销社领办创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打造东莞水乡地区特色产品“枣红糯”产品系列,在洪梅镇有“枣红糯”种植基地350多亩,打造以枣红糯生产、观光为主题的都市农业。此外,东坑社和沙田社创办的东坑阴菜专业合作社和沙田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为农民社员提供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助农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有效抓手,供销社得以拉近了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将农资、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和服务有效地传递到农民手上,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目前,被评为国家级的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1个,省级示范社有7个,成为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抓手。
     (二)以搭建网络为桥梁,与农副产品经营者建立共赢关系。“建网”和“借网”相结合,解决农副产品销售渠道问题。一是建立“供销网”。将全系统各基层社分散的网点,坚持“小网点、大网络”的发展战略,通过VI设计统一形象,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张“供销网”。市社加强对“供销网”的统筹力度,将特色农副产品推上这张“供销网”销售,既丰富了各基层社网点的产品品类,又带动了销量。东莞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可通过“供销网”轻松买到由基层社开发的东坑阴菜、荔枝干等独具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二是“借网”销售。将供销社的特色农副产品“组团”进入社会网络渠道,扩大产品销量。石排、企石、谢岗等基层社与东莞市农村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借助东莞市农村商业银行的社区网络,将供销社“莞香情”品牌土特产和生鲜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进入其特色产品“荷包社区”,走进了千家万户。莞香情公司以“大篷车进工厂”的方式,将特色农副产品向厂区延伸,将销售终端前移,服务了企业员工,方便了市民购买。
     (三)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与消费者建立互信关系。一方面,产地直采保障产品品质。茶山、谢岗、樟木头三个基层社联合成立了广联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与省内蕉岭、英德等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合作,开发了饮用水和“英红九号”红茶等产品,产品品质得到了认可。谢岗供销社2015年配送桶装山泉水13万桶,支装水32.64万支,蔬菜2000多箱。另一方面,强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石碣基层社以业务对接的形式,引入省社龙头企业新供销天骏公司的“食配通”配送软件,将绿色、无公害等优质农副产品从“田头”配送到“餐桌”实行全程网络化、可溯源跟进,配送的产品品类从菜、禽、蛋、肉农产品食材到酱料等副食品一应俱全,根据食堂客户的需求形成“反馈-改进-提升”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是值得信赖的“餐桌管家”。
     四、强化监督管理,破除历史遗留问题瓶颈
     供销社是老体制下的集体企业,债权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如处理不好,会制约新时期下供销社的发展。供销社的综合改革精神之一,就是提出要着力处理好供销社的历史遗留问题。东莞市供销社的综合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通过强化监督管理这一有效办法,出台一揽子政策,管好人、管好财、管好物,推动企业实现轻装上阵,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瓶颈。
     (一)狠抓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发展“元气”。一是以加强规划和定位的方式让资产“保值”增值。结合物业资产位置,结合城市区位,统一规划,以统一定位招商,提高出租率,繁荣了城乡商业氛围。如常平供销社将属下物业统一定位为“电脑城”,打造常平镇电子产品的集散地,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虎门供销社以虎门镇工业产业配套为导向,以厂房和仓储为定位,将属下大亨工业区物业打造成为占地面积22986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的综合性工业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二是以升级改造的方式让资产“增值”。大岭山供销社在大岭山镇中心区原有旧物业的基础上,改造了两栋面街而立的商业综合楼,打造了该镇中兴路商圈;大朗、凤岗、谢岗、企石、中堂等基层社通过对属下物业进行升级改造,在美化城市街区环境、改善物业形象的同时,增加了物业收入。三是以优化和调整结构的方式让资产“升值”。清溪供销社集中闲散资金,投入3000万元购进厂房物业,投资回报好。石碣供销社在加油站承包合同到期后,以公开招投标方式一次性回笼资金1250万元;樟木头供销社也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属下加油站进行公开招租,从年收入100万元增加到年收入360万元。
     (二)强化监督管理,树立发展“正气”。加强对“人”的管理,出台《关于加强基层一把手监督工作的意见》,加大对基层社任前、任中、离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力度。加强纪律教育,对系统内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清理整顿。近两年来,撤换了4名基层社主任,辞退了1名基层社主任和4名副主任,调整了13个基层社的一把手,轮岗交流的副主任11人。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全系统的薪酬管理方案和公车改革方案,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建立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市供销社系统资产管理的意见》、《关于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强化了对“财”和“物”的管理,做到了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公开,树立了风清气正的氛围,促使系统内清溪、樟木头、桥头、大朗、石碣等一批基层社资产实现了增值。
     (三)争取支持,增强发展“底气”。一是协调沟通。与市委改革办、市委农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沟通,明确供销社资产属性、理顺供销社在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大局和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等问题,争取以市委名义加快出台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我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东莞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做好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二是理顺关系。对市社和基层社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敢于正视现实,不回避,不拖延,主动化解。如市社与农业银行多次磋商,为市社因担保而背负的5.17亿元本息历史债务寻求解决方案。虎门、沙田等基层社争取省供销社、镇政府等的支持,妥善解决因农资牌照问题产生的历史包袱;大朗供销社按相关要求,对集资款问题进行清退,化解历史矛盾;长安供销社通过法律手段,对万江土地欠款进行追收。通过理顺关系,实现利益最大化,为发展“减压”,为改革扫清障碍。
     通过打破发展的四大制约瓶颈,东莞供销社在产业机构优化、体制机制创新、监管体系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综合成效,综合改革正朝着稳健良好的方向纵深发展。(东莞市供销社调研组)

市供销社赴英德参观学习综改试点经验

为配合做好中华全国总社对我省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检查验收,加快完成我市供销社系统的综合改革试点任务,8月10日,市供销社组织系统内部分基层社和直属企业赴英德市供销合作社参观学习其在为农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开放办社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英德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1年10月,有直属企业18家,基层供销社24家。2014年9月被批复为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综合改革试点市,2015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县供销合作社。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立的英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实验基地,集英德红茶的种植、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通过茶叶网将英德红茶销往全国各地的做法创新了为农服务的新模式;在石牯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依托基层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立的网上供销社可提供网上购物、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网上金融及网上充值缴费等强大功能,是供销社开展“互联网+行动”的最好体现。此外,该社的快捷电商平台“即送网”,采取“互联网+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农民”相结合的做法,开创了一个本地化生活县域电商新模式。在有着一万多平米营业面积的即送网超市,参观组一行实地体验了购物满20元,10公里以内30分钟免费送到家的整个服务流程。据了解,“即送网”已经走出英德,在广东韶关市、清远阳山以及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广西贺州等已有了加盟站。
     在座谈交流中,英德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付尚波介绍了英德社作为全省综改试点单位在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社改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参观组一行就“即送网”的运营情况、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市社党组书记、主任黄程垵表示,此次英德之行收获很大,开拓了视野,英德供销社的好模式、好理念、好路子值得思考、借鉴、合作。他强调,英德供销社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学习:一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这是供销人干事创业的精神,也是责任和担当;二是引入社会资本的经营模式。民企资本的介入提升了供销社多元化业务发展的空间,开放办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风险,同时通过发展混合经济壮大供销社的综合实力;三是合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精简机构,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四是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会计中心的运营,对基层的管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五是走出去办企业。英德供销社的“即送网”不仅在英德遍地开花,而且已经走出去在周边省市设点,进一步证明企业对发展的自信和实力所在;六是网上供销社。这是供销社的发展方向之一,要结合东莞的自身实际,探索线上模式,创新销售渠道;七是农副产品对接。英德有红茶等许多出名的农产品,两市供销社可以加强业务对接,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副产品流通领域的作用。(行政秘书科供稿)

市供销社召开全系统学习会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工作,传达贯彻全省供销社综改推进会议精神,8月15日市供销社在凤岗供销社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全系统各基层社和直属公司主要负责人共50人参加了学习。
    当天的学习会议,市社李福新副主任传达学习了总社王侠主任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会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胡文辉副主任传达学习了省社李朝明主任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市社党组书记、主任黄程垵作了总结讲话。黄主任指出,此次学习会议选择在基层召开,目的是将学习和系统交流、与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在全系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使命意识,奋力推进全系统综合改革进程。黄主任要求:一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学习要求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学习,做到学深、学透,从思想观念上跟上形势,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活动,树立党性意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其次要把党中央、国务院、总社和省社有关综合改革精神作为学习重点,从理论上提高认识;第三要借鉴惠东社、英德社等改革试点单位的先进典型经验和新兴业态,努力拓宽视野,学为我用,从行动上提高认识。二要加强管理,当好“家长”。一是扎实做好经营业务。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经营的单位要大胆创新,想办法、出实招,调整经营结构,降低运营成本,转变经营模式,向管理要效益;经营空白的单位要有所突破,找资源、找项目、找机会,想方设法谋出路、求发展;二是要负起财务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制度办事,主动接受监管,同时把好财务关,严格执行市社的财务资产制度,做到账目清楚、有据可查;三是要发扬民主作风。各项决策必须要民主、科学和合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四是认真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加快再生资源深加工、放心“菜篮子”配送等一批项目落地,争取早日产生效益;创新发展思路,不要抱着老一套不放,破解依赖物业收租的单一发展模式;抓住发展重点,逐步破解人才短缺、经营结构不合理、人员负担重等问题。三要振奋精神,干事创业。综合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系统要以综合改革为契机,提振精神,鼓舞干劲,众志成城。要用好人,关心干部的成长,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充分体现供销社大家庭的温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员工中树立标杆形象,带动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企业的发展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当天的学习会议,还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首页  |   站点地图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2 Dongguan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东莞市供销社合作联社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05107497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育华路华润广场三楼 邮编:523109